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铁骨> 第一六八三章 北水南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八三章 北水南调(2 / 6)

下,才不致水法臭,冬季水才不会结冻,按照规划,每一口水窖的窖容量为五十立方米,每户人家有这样五眼水窖,精打细算地过曰子,人畜饮水都不会发愁。

从今年四月开始,政斧派出专业的工兵部队,以无息贷款方式,为农牧民修建水窖。这样,通过特殊的引导渠,一旦落雨或者下雪,雨水和融化的雪水都会流进每户人家的水窖里储存起来。

为了满足修建水窖需求,蒙古地区的水泥厂一再增加和扩建,原本规划中,蒙古东西南北中各修建一家大型水泥厂,但到现在,水泥厂的数目已经扩大到了十二家,即便这样,依旧是供不应求。

部分富绅见有利可图,向政斧取得了生产专利和技术,然后八方集资,先后成立了二十四家规模相对较小的水泥厂,果然是财源滚滚。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投资水泥厂根本不可能亏本,整个蒙古都是大工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到处都需要水泥。此外,欧洲战事爆发,作为构筑工事、掩体和碉堡的战略物资,水泥的需求量惊人,因此目前蒙古的私人水泥厂还在不断增加。

饮水问题可以通过修建储水水窖来解决,但是要满足这么多人吃饭,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首先确认一点,要满足吃饭问题,肯定要发展农业,蒙古地区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仅仅依靠畜牧业显然是不行的。

实际上,蒙古境内河流还是比较多的,在河边谷地和平原地区,拥有大量肥沃的草场,只需除去杂草,稍加翻整,便是可以种植水稻的良田。另外,大兴安岭东部地区、哲里木和昭乌达南部、锡林郭勒西南部、大青山南麓、科布多、蛮汉山山区和鄂尔多斯高原的东南部,降雨量达到400mm,只需与修建储水水窖相配合,完全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蒙古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单人单户的农业生产,根本无法在这里立足,因此政斧采取的是大农业模式,和南华一样,在地里工作的不再是农民,而是农业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