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三十八章 挽救指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八章 挽救指数(1 / 5)

“我们只要能生产就能还钱,把我们加上吧。”说话的是个水泥厂的厂长,他打听到苏城要修液化天然气码头,早早的就来了。他也不知道什么是液化天然气,但他想,修码头总得用水泥吧。

和他并排坐的是个穿着运动服的木材厂领导,就绷直了腰看对面桌前做记录的清欠办工作人员,眼珠随着他们的动作向左向右,语气缓慢的说:“我们木材厂有自己的林场,在外地也有合同,只要一句话,就能装船运来,什么规格的都有。”

也有着急坐不住的,不停的走动,一股子哀怨气:“咱力荣五金公司是咱市最大的五金公司,您把订单交给我们准没错,这还做什么记录啊……”

“唉唉唉,老徐,我们恒坚五金公司才是最大的吧,你们才做些什么?螺丝螺帽?有没有不锈钢的?”

“你们买了一台二手机器就成最大的了?看看你们那个厂房,都快和厕所连到一起了!”老徐不甘示弱。

清欠办的办公室里,特意用桌子隔出了一半,由着济*南和青*岛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抱怨和说明。

正如胡集所保证的那样,他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催生出了一份部委红头文件,明确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城市燃气管道的铺设。

有了这份政策保证,苏城立刻启动了山*东范围内的天然气配套,首当其冲的就是济*南和青岛。

他要在青*岛建设液化天然气码头,然后在济*南建设液化天然气的储运装置,同时在两个城市建设城市天然气管道。整个计划投资过亿,自然吸引了无数企业前来抢夺订单。当然,拿到订单的企业,必须按照清欠办的要求,一步步的归还特定企业的欠款。

这种大手笔,是1990年的民企很难相比的。除了大华实业,很少有哪家民企能筹集1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即使有,也不会在这时节投入到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中去。就中国目前的环境来说,有太多可以赚钱的地方,天然气管道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