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八十八章 装备公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八章 装备公司(1 / 5)

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不愿看着大华实业扩大优势,台塑做海沧计划可以,中石化做海沧计划可以,海沧计划不做也可以,唯独不能让民企或私企来做。

这种思路是贯穿始终的。98年以前,由于三桶油实力较弱,国内利润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合资和私人企业占到了便宜,待到98年以后,随着石油系统的再改组和香港上市,不再缺乏资金的石油公司立刻用栅栏把中国给围了起来,只给能跳高的外企机会。

央企的强悍之处就在于此。中石油等公司一方面是石油公司,另一方面,他们还是中国石油政策的制定者,放在美国,他们就相当于参议院能源委员会兼埃克森美孚董事会兼《纽约时报》能源版……除非国务院干涉,否则的话,在石油一亩三分地上,他们就是权威,想出什么文件就出什么文件,5块钱的打印纸就能消灭一个竞争对手。

只有同样得到外国政府支持的外资企业,才有能力进入中国市场。当然也不容易。

在1991年,石油系统还留着一点口子,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为了弥补它,一天之内走访了好几个地方,最终说服毛主任,将王永庆的会面时间提前到了2月2日。

这次报告,中央将回复台塑提出的各项要求,如果台塑也同意,双方就可以签署协议,并将海沧计划付诸于实践。如果台塑不同意,也算是有了一个定论,中石化可以决定放弃或进入准备状态了。

会面仍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苏城提前一天入驻,仍是上次的小楼,陈祖年、霍昌、刘秋等人也都住了进来,一刻不停的陷入激烈的讨论。

“我建议卡萨利公司,咱们已在产的10万吨甲醇,还有在建的2座10万吨甲醇设备里,卡萨利的工作状态最好,单位成本最低,能耗最低,维修要求稍微高了一点,但咱们的工人能达到。”霍昌手指着桌面上的70万吨乙烯设备模型,它是瑞士卡萨利公司送来的。

在这个乙烯设备旁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