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超级能源强国> 第三百一十七章 激烈的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七章 激烈的会议(1 / 5)

在避嫌问题上,周老和其他委员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都不愿在投票前,与中石化和大华的负责人见面。

苏城的文章,算是一次投石问路。只是问路的方式有些奇葩。君不见中石化的宣总,也就是拿份工作报告就去投石了。

在许多人看来,苏城简直有点哗众取宠了。此时此刻,也没有人把他的《苏联自掘坟墓,将在年内解体》放在眼里。自1991年以来,评述苏联的文章汗牛充栋,说它解体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那些搞马列的,搞哲学的,搞政治经济学的,何曾遇到过这种风光时刻,哪能不趁机跳出来猜测一番。

现在写苏联的命运分析,总比《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看包法利夫人的辩证内涵》显的有意思多了,而且容易发表。平常时节,综合类的学报和社科刊物,每期发表一篇马列文章就不错了。现在只要牵扯到苏联,往往就不受篇数的限制。

除此以外,文学院、经济学院、政治学院乃至理工学院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生发出不同的文章来。一个学校的哲学院或者马列学院拉出来,就能做百十篇文章,还不算党校那种诡异的地方。再加上各地的官员和热爱政治生活的群众,大家对苏联的命运有着无数种猜测。基本上,它可能的路线全都被猜了一遍——总有对的吧。

尤其是8月的以来,苏联日薄西山的命运已经渐渐显露在大家的面前,人们唯一不知道的,无非就是它什么时候死去罢了。

苏城的文章虽然切中要害,但在各种匪夷所思的猜测中,他既不符合人们的愿望,又没有吸引眼球的要素。可以说,苏城的名字在能不能上内参的问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终,只有等到苏联真正解体的时候,人们才能知道,各种猜测中正确的是哪一个。就这一点上来说,苏城和那些胡乱写一篇文章等着中奖的学术投机份子们的唯一差别,也就是苏城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罢了。

苏联会比人们预想的早一些,在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