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一十八章 能做完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八章 能做完吗?(1 / 5)

回到会议厅的苏城,龙行虎步。

8个月的极限,意味着大华从头到尾,用240天就能造出一艘灵巧型的散装货轮。虽然不是世界顶尖的水平,但在生产领域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用这个速度,大华自己能建6艘船,但若是全球化的播撒订单,这个数字扩大两倍或者三倍都能做到,只是利润的多少而已。

李沧的保证,恰到好处的解决了竞标的问题。苏城相信,以大华的成本优势,只要能抢来订单,就一定能创造利润。

造船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也是对价格最敏感的产业。每降低1%的成本,都能带来数千万的收益,每降低10%的成本,就是一场革命。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欧洲有无数先进设备和熟练工人的船厂,最终都倒闭了。日本接手了船舶制造业,也没有坚持太久,当他们的人力成本上升以后,韩国试图从他们手里继承世界船舶制造业的大旗。

中国比韩国又晚了15年,才开始如火如荼的造船。

在苏城看来,与其说是15年前的中国制造业,准备不如韩国的充分,不如说是15年前的中国民营制造业,准备的不如韩国充分。

即使是到2003年,中国大举进军世界造船业,先锋和主力仍然是江浙的民营企业。那些做衬衫做皮鞋的老板们,拿着30年积累来的资金,购买中国或外国船厂的旧设备,从一两千吨乃至几百吨的船舶做起来,愣生生的做到了每年上千万吨的规模,论排水量,等于数百艘的航空母舰。

而中船一类的国企,是等到中国的民企把市场做出来以后,才强势插入。这就好像是两只野狗约好了出去找母狗,相对瘦小的找到了母狗,正开心间,强壮的野狗从后面直插瘦小的野狗,然后也觉得开心。

若是让强壮的野狗单独出去找母狗,他又不敢了。

1993年的中船重工,在硬件条件上也许比韩国船厂差一代或者两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