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三国第一强兵> 三二三章 化整为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二三章 化整为零(1 / 9)

望着帐下诸将,曹操突然有些恍惚。

坦白说,他很羡慕王羽,最羡慕的不是王羽的名声和成就,而是对方麾下的那一票文臣武将。

曹操的用人理念和袁绍大为不同,比起名声、出身这些光彩夺目的表面文章,他更看重实效性。

名士,当然要有,这些出身世家,从小就接受正统教育的人是很有底蕴的,喜欢夸夸其谈很多,但务实者同样不少。

除了学识、智谋这些可以直接衡量的本领之外,名士的潜势力,长袖善舞的本领,也是稳定地方,选拔人才,募集资源所必须的。

不过,正所谓家无二主,尊无二上,阵营中没有名士肯定不行,但太多了也是麻烦。这些人都自大惯了,类似荀文若那种性情谦和,且表里如一者,实在少之又少。平时清谈尚要争个上风,在军中参赞,争权夺利的戏目还少得了吗?

袁绍接手后的冀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要不是郭图那帮人煽风点火,河北的形势怎么会变得这么恶劣?

沮授有谋,有威望,大局观极好,是当之无愧的王佐之才;颜、文骁勇善战;麹义悍不畏死;张颌智勇双全;高览沉稳坚毅……如果袁绍不将沮授调回邺城,不剥夺他的兵权,龙凑那一仗的胜负就很难说了。

王羽的纸甲虽然神妙,但也不是当真就无敌的东西,如果河北名士们不勾心斗角,别说纸甲,就算王羽逆天的搞出几万副铁甲又能如何?

所以,曹操对名士的任用一直相当谨慎,招揽的幕僚中,真正能称得上天下闻名者,不过荀彧等寥寥数人,多数不过是没什么声望的地方豪强罢了。

而且这些名士手中没多少实权,职责不过参赞军务罢了。争风头,没问题,只要有所约束,不把这股风气带到军中就可以了。

他真正任用的只有两种人,亲族和寒士。

倒不是他不知任人唯亲的弊端,实在是他这些亲族在他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