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北宋振兴攻略> 第八百二十七章 韩昉入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二十七章 韩昉入京(2 / 4)

的弟子,是个伶俐人,这是韩昉的札子。”

赵桓想了想说道:“让韩昉和帝姬面圣,让完颜京改名为王京,送到循王赵士褭那里报备下,怎么说也是帝姬之子。”

“参见陛下,陛下安泰。”韩昉进门先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静静的等待着御座上的年轻天子的命令。

他想到了种种结果,比如大宋皇帝不承认他的功劳,直接驱逐出宫,或者为了保密直接拉到御街斩首示众。亦或者是随便给个官职,碌碌此生。

韩昉突然听到了脚步声,赵桓从御座上离开,来到了他的面前:“快快请起。”

“臣惶恐!”韩昉忽然觉得之前受的罪都算是值了,大宋皇帝居然走下月台扶他起来。

赵桓将韩昉扶了起来,说道:“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殒后无名。”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这一段是朕亲手写在大同府勇义冢的忠魂铭,朕并没有忘记这段话。大宋书坊早就准备好了韩卿的种种事迹,当然为了还在金国奋战的宋人,其中迫不得已用了一些化名,也为了安全,有些进行了隐藏。”

“谢陛下,谢陛下!”韩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毕竟第一次面圣,绝对不能失态。

赵桓拍着韩昉,说道:“朕不祭天的时候,相公们都叫朕官家,陛下显得生分了。赵英,赐座。”

赵英拎着两个凳子,看了一眼还在地上跪着的赵福金,也就是茂德帝姬。

“起来吧。”赵桓示意赵福金起来,当年赵缨络给赵桓留下了极差的印象,光顾着收买人心,忘记这还跪着一个帝姬。

赵桓着看韩昉非常满意,若非当年童贯坚持不要耶律延禧到大宋避难,韩昉早就成了宋臣,这一蹉跎就是十数年的光景。

越看越满意的赵桓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