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五十二章 出了一个明白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 出了一个明白人(3 / 4)

了个正着,问道:“阿爹有话,直说便是。”

“阿爹不懂官场,恰如霖儿你不懂商场的道道,说错了话你们不许耍笑我,这个万岁营的人马,为何不从咱们自家招?”

杨霖深知阿爹的性子,定是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完,不然不至于这么吞吞吐吐。

“王朝立,你去统筹一番我们的启动金,要花多少大钱,这一番我偏不和朝廷要,也叫他们知道我的手段,也让陛下放心。”

王朝立喏了一声,转身离开,杨霖道:“爹,你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吧?”

“霖儿,我们可以招募一些人,爹和他们...颇有一些交情。”

“哦?什么人?”

“盐贩!”

盐贩,在古代可是一群了不得的人,整个大唐帝国,就是被一群盐贩子给搞黄的。

在神州大地上,从二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开始,盐就只能被官府专卖。正由于这种自产自营自卖的原因,与此同时竟诞生了一个新行业:私盐贩子。

私盐贩子虽然有利可图,处境却相当危险,被官府抓住只能将头伸出,挨那一刀。看看古代的法律就知晓了。唐代法律规定:走私食盐一石者,就处死刑。一石就是一百多斤吧。五代十国时期,则是私盐贩子,一经抓住,不管多少,就是杀头。

宋代最仁厚,取消死罪,但是也是重罚。浙江等地沿海的贩盐团伙更是嚣张,甚至形成了生产、贩运、分销、供给、保障的运作体系。首先就是沿海的盐民会为其提供廉价的盐产品,然后盐被通过海船近海航行到其他沿海省份。在河流入海口还有准备好的小船,负责河流运输和终端销售,然后再将所获钱财上缴,由团伙统一分配。

这些贩盐团伙甚至在沿海的岛屿建立自己的生产、生活基地,与大宋进行长年的武装对抗,官府也不愿意撩拨他们。一是这些私盐贩都是亡命之徒,剿灭结果可能两败俱伤。二是,如果不加阻碍,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