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梦回大明春> 628【下有对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28【下有对策】(3 / 5)

税钱的。”

这玩意儿真没办法,朝廷改征收实物为征收银元和铜钱,目的是减少实物税收的运输成本,减轻老百姓的纳税压力。但老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全靠商贾来收粮,商贾必然趁机压价。

在新中国,粮站普及到乡镇一级,农民直接把粮食交给国家。可明代很难实施,每个乡镇都有粮站的话,不知会滋生出多少蛀虫。

幸好,王渊提前十多年,用蒸汽机铸造银元和铜钱,又有海外白银、铜料供应,民间有足够的制钱在流通。不像张居正改革,铜钱混乱无法定价,只能收取银子。银子又不成定制,地方还得把散碎银子融为银锭,结果诞生出“火耗”这怪胎。

王渊的一条鞭法,没有火耗,要么交银元,要么交铜钱。

随着大量的海外黄金、白银、铜料流入,户部和工部凭借蒸汽机铸币,印钱越多就赚得越多,相关机构简直已经疯了,恨不得机器全天候运转。

不怕通货膨胀,地主老财喜欢把钱藏起来,他们是增发货币的天然蓄水池。

如今,储藏银元的富户还很多,储藏铜钱的却已经没了,官钱再精美都毫无收藏价值。于是,良币终于驱逐劣币,因为劣币不能拿来交税,正德朝以前的各类铜钱被拒收。

反正在州县城市,民间只收正德通宝,劣钱都往偏远山村流通。渐渐农民也学精了,劣钱只能骗深山之民。

肯定是有底层百姓买单的,许多农民手里的劣钱花不出去,破口大骂的同时,干脆拿去给孩童制作鸡毛毽子。

国家回收?

别扯淡了,那得生出多少乱子,奸商们恐怕睡着了都能笑醒。

如今,民间小额交易全是正德通宝,没人会收什么碎银子。数额稍大的,则用正德元宝,银元成了天下人的最爱。

假钱暂时失去生存空间,因为真钱质量太好了,一眼就能认出来。

靠传统手艺铸币,造多少亏多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