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唐第一长子> 第四百六五章 一次针对长孙皇后的刺杀(第七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五章 一次针对长孙皇后的刺杀(第七更)(1 / 4)

萧瑀...凌烟阁功臣第九位,以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孝顺好佛,闻名天下。爱好学习,工于书法。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前朝宰相,只有萧瑀一人直到贞观二十年还始终在权力中心活动。但也六起六落,即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甚至削去爵位,被贬出京。

萧瑀处事严厉刻板,刚直不阿,上朝言事言词简括直率,屡次逆忤圣意。一次,当朝论事,萧瑀与陈叔达意见不合,在朝堂上愤怒地争论,李世民几次都制止不住,满朝文武乱作一团。

李世民初登帝位,有树威震慑大臣的心理。

二人如此放肆,顿时怒不可遏,推倒御案,拂袖而去,随即传出一道圣旨:“萧瑀、陈叔达身居相位,然言语失态,皆有对皇上不恭之罪,一并罢免所有官职,回家闭门思过。”

这是萧瑀在贞观年间第一次被罢相。

萧瑀本来心高气傲,为唐朝筹划多年,殊多建树,罢官回家,越想越气,悲伤不已,竟然大病不起。

李世民闻知,也觉得自己有些过激,想到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社稷江山,当即传下圣旨,任命萧瑀为太子少师。

李世民的传世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就是出自《赠萧瑀》一诗。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他夸赞萧瑀在关键时刻能经受住考验,不掉链子。

不过由于萧瑀为人过于耿直,一根筋。他与房玄龄、魏征等同事不合,六次遭到罢相。

........................

李战走出萧府,回身看了看萧府的大门,嘴角微微的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是他对萧瑀的一次考察,至于为什么要考察萧瑀,以后大家会知道,好的结果就是萧瑀通过了李战的考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