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六十六章 气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六章 气节(2 / 4)

文学方面的学问上能再精进一些就更佳了。

蔡邕待斐潜坐下,问道:“左传可通诵否?”

斐潜要起身回答,被蔡邕所制止,便说道:“已可通诵。”——通读朗诵是学习一本书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读标准只是对书中文字可以懂得其意即可,因此蔡邕这个要求真心不算高。

蔡邕点点头,说道:“夫左传,一可观史识今,二则包罗万象,三有处世之道,汝诵读之余需仔细体会。”

斐潜点头称是。

蔡邕接着说道:“汝前几日言及重耳之事,虽所言不差,但老夫已是垂垂,实不想再受野人之土,沃盥之水尔!”

斐潜闻言不由得脸色一变,蔡邕蔡老头子的意思是不想走了?

蔡邕说的“野人之土,沃盥之水”是重耳在逃亡过程中生的两件事情,一件是当时重耳逃到了卫国的五鹿地区,没找到食物,于是便向在荒地里开垦的农夫求取食物,结果农夫没有拿食物给他而是从地上捡起一块泥土,说:“要食物没有,若是你要吃便吃这个吧……”

第二件事情是重耳逃到秦国的时候,秦穆公把五个女子送给重耳作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怀嬴捧着盛水的器具让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便很随意的挥手让怀嬴走开。

结果秦穆公的女儿怀赢生气了,说:“秦国和晋国是同等的大国,既如此,你把我当成下人了么?为什么做这种轻率动作,是不是瞧不起我?”寄人篱下的重耳于是害怕了,便脱去衣服把自己关起来向秦穆公表示谢罪。

蔡邕年轻的时候因为直言时弊得罪过宦官曹节,被曹节设计陷害,从一个朝廷高官变成一个阶下囚,导致流亡在外长达十二年的时间。这十二年间蔡邕虽然说没有什么性命之忧,但是也算是饱经苦难,确确实实尝够了人间冷暖,这种逃亡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实在不想再品尝第二次……

虽说现在名满天下,出逃未必会再如之前年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