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八四五章 另一个战场(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四五章 另一个战场(四)(2 / 4)

兵家治国的秦朝上层人物喜欢了,因此才有了全国性的打击非法出版书籍及盗版出版商的统一执法行动……

而在汉代,黄老之学明显跟不上汉武帝雄心勃勃的需求,不掠夺百姓的财产怎么支撑起庞大的帝国战争?

难道国和国之间的战争费用,或者说是相互争斗产生的费用,都是上层既得利益者来买单的?

开什么玩笑。

所以要将强调顺应而为,与民休养的黄老之学扫除出朝廷,汉武帝就选择当时马屁拍得噼啪作响的原本在朝廷上毫无根基力量的儒家学子,将这些人提拔上,顶替了原本老一辈的黄老人物,这就是独尊儒术的根源。

只不过汉武帝后来的这些刘家的孩子们并没有搞清楚这一点,一个个被儒家学子忽悠得找不到北,然后就坐看儒家势力一点点的庞大,成为了国家选材的重要标准,甚至到了后世相当长的时间便成为了唯一的标准。

在学宮发生的纠纷,就是出自于对于经书的各自理解不同进而引发出来的。

在后世,要吸引眼球,上热搜,怎么做?

蹭热度是最简便的做法。

斐潜的师傅蔡邕,上书辞去了朝廷职位之后,虽然换来了自由的权利,但是同样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蔡邕位于学宮之内,自然也有授课,讲述一些相关经书方面的内容,那么在这个讲述的过程当中,自然是要对于一些比较隐晦的方面进行解释,因此就遭到了一些人员的质疑。

如果是简单的质疑还算是学术上的相互探讨的范围之内,斐潜也无话可说,但是为了出于政治上或者是私欲上目的,进行有意识的攻击,这就让人生厌了。

起初蔡邕还以为是普通的在学术上的探讨,但是随之也就察觉到了这种辩论上面的方向上的变味和偏差,特别是关于经文当中的谶纬辩解,这个玩意哪有那么容易三言两语可以辩论得清楚的?

可是在汉代,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谶纬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