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1456章 格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6章 格局(2 / 6)

主的开始发麻,酸痛,一定要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否则的话长期血脉不通,肯定会造成肌肉筋骨的损伤!(别转头看他人了,就是你!放下手机,活动一下!)

造纸,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材料不足。

而现在,如果能够入川……

嗯,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也可以减少一些阻力?

斐潜连忙从身边摸了一块木牍,翻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写的都是一些屁事,便毫不客气的用刀子在木牍上面削了削,然后将自己的方才的想法大体上记下。人老了,记忆力就不太好了,不动笔记一下,很多时候就撂爪就忘了。

现在各地的太守,都还算是比较聪敏且勤奋的,比如徐庶和荀谌,基本上大部分事情都在当地处理完毕了,只留下一些必须要斐潜拿主意的,才上报过来,但是也有聪明又懒惰的,比如庞统和贾诩。

贾诩么,斐潜多少还能理解,至于庞统么,多半是纯粹的偷懒了……

所以,在现在,对于当地政府的主政长官的职权范围控制和授予,的确是一个非常让斐潜头疼的问题。

党政军一把抓的太守制度,确实能够及时处理当地的各种突发时间,但是同样也造成了太守职权过大,御史府、刺史、州牧制度原先也是为了制衡,但是没想到按下葫芦浮起瓢,不仅没有有效的制约,反而形成了更大更多的麻烦。

郡县制度,从秦朝开始就一直延续道现代,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当地处理,而不是一股脑的像现在这样等着斐潜来进行批复。

重大的事情,地方可以先期预算,中期中央派遣专员督察,再加上明面上御史府监察,暗地里情报网收集,基本上就可以有一个比较明晰的空间,最后年终审评,升降赏罚,这样或许算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运作模式。

不过,再好的制度,到了华夏人手中,终究能变出许多花样来,所以只能是先对付着过,一点点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