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1666章 韦端的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6章 韦端的箭(2 / 6)

没用的废话,所以现在也就成为了被人攻击的一点。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何之不言利便不可义乎?”斐潜摇头晃脑的念着弹劾表章,叹息一声,“说得真不错……想必如果有表弹劾于某,也是可以用得上的……”

《论语》上说,子贡向孔子求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有这三条就足够了。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我要是没法全都办到,那么先舍弃哪一条合适呢?孔子说:“去兵。”可以把国防问题先放一放。子贡三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剩下两条先扔哪条好呢?于是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当然,孔子的意思并不是说老百姓都可以不用吃饭了,只需要信任君王就可以了,反正人都会死的,而信义才是永恒的,而是表示在其他两个条件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也就是不能“足”,便先“足”信,因为只有信义这个内在的东西才是最容易达成的,同样也更容易因为足信,而拥有后面的足食和足兵。

但是呢,如果简单只是看表面上的文字,也很容易的理解成为只需要信,其他的便是什么都可以抛弃了……

古代文章就是这一点不好,很多时候字数少,解释权就全部在士族手中,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就算是到了后世,在许多大大的文字后面,也少不了补充一行几乎不能见的小字,“本解释权归某某所有’,便可以看出华夏一体的文化传承来。

斐潜现在唯一的好处,便是身处于东汉末年,皇权旁落,所以像他这样的,一般情况下,除非竞争对手的弹劾,否则自家领地之内一般也不会有人弹劾他,毕竟像是脱衣锤鼓骂曹操的,也不过就祢衡一个而已,其余的都知道,骂是没有用的,要么就默默动手,要么就什么都不说。

但是针对于斐潜之下的庞统,这些喷子就不会那么客气,简直就是将庞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