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控明> 第一百四十二章 筹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二章 筹备(2 / 5)

出的大笔银钱,只需要喊几声高调就能办成,自己还落个实惠,自然会有人无数清流官员大力鼓吹。

今年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这件事情办成了,真可谓神速。

大明朝幅员辽阔,各地的军卫也会因为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一些小的军卫只有三千多人,大一点的却有六千多。按照朝廷的意思,隶属于西北宣慰司的这个军卫可以仿照榆林三卫的架构,形成陕北一带的第四军卫。

按照朝廷的法度,榆林三卫的总兵力应该在一万五到一万八千之间,就算是有些出入也不会很大,相当于每个军卫有五千到六千人的样子。但事实上,每一个军卫能有两三千人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至于能拿出多少可以直接参战的战兵……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连正规边防军兵册子上的数字都要打个对折,又怎么能强求已经沦为地方治安武装的卫所兵齐装满员呢?

因为这个军卫在建制上不属于地方,也不在陕西行都司的管辖范围之内,而是属于朝廷直辖,所以参考了云南那边的情形,成为宣慰司的内部军事机构,所以在规模上属于一个最小的那种军卫,只有三千六百个兵员定额。

其实这也是考虑到了张宁的本职,毕竟宣慰使只是个正四品的官衔,而卫指挥使却是正三品,怎么也不可能让一个四品的官员管辖三品吧?

朝廷给出了一个小军卫的建制,作为这个军卫的指挥使当然也就没有正常指挥使那么高了——只有四品。

如此一来,在身份上符合条件的也就只有张宁一个人,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兼了卫指挥使的头衔。

不管怎么说,能得到这个军卫的建制,文秋池都是出了大力气的,而且他现在的品阶实在低的不像话,所以只能有心给他安排一个像模像样的差遣,就试探着问道:“等正式成军之后,我安排你做指挥同知,如何?”

所谓的指挥同知,其实就是指挥使的副手,听起来好像很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