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控明> 第二百五十七章 底定辽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七章 底定辽东(2 / 5)

果然高明,”吴三桂用一种不着痕迹的方式拍着张宁的马屁:“虽占据极大优势,依旧不愿展开强大攻势,就是为了避免被关宁军摘了果子……”

吴三桂说对了。

明明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但张宁却始终不愿意直接攻打盛京,而是首先用谈判开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围城战。

圈住盛京的机动兵力之后,趁机逼迫代善接受一个并不算很苛刻的条件,让他直接投降,用兵不血刃的方式快速实现对辽东北部的实际占领。如此一来,关宁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等他们回过味来的时候,大局早已底定。

现在的关宁军,要想保住手头上的那点既得利益,或者说不想被朝廷削弱的太过于厉害,就只能拼命的发动攻势,趁着宣慰军挥师辽阳之间的这段时间,尽可能的攻占辽阳,和张宁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辽东是宣慰军和关宁军一起打下来的,你占北我占难,你有大金国度盛京,我有金国故都辽阳,虽然还是稍微逊色了一筹,终究关宁军的势力更大根据更深,南北对抗的局面一旦出现,关宁军的未来也就多了一种可能。

在这之前的几十年当中,关宁军从来都没有卖过这样的力气,甚至存着那么一丁点“养贼自重”的意思。当年是现在,却真的拼出了血。

若是不尽快攻占辽阳,关宁军就真的没有未来了!

关宁军打的猛,多尔衮也不逞多让,拼死维持防线,双方不间断的厮杀了整整七日,打的惊天动地日月无光,却谁都没有讨到明显的便宜,反而出现了两败俱伤的迹象。

真正对多尔衮构成致命一击的既不是关宁军,也不是宣慰军,而是来自身后的朝鲜。

到了这种地步,连大金国都已经不存在了,作为大明朝藩属之国的朝鲜,在经历了被金国短暂的征服之后,已经看清楚了局势,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大明朝的阵营当中,从背后对多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