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一九八一年> 第二章:也是个春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也是个春天(2 / 4)

这个时代的工资跟职务、贡献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工龄足够长,传达室门卫的工资有可能高于厂长。

因此黄道舟比同龄人的工资足低了两级,一九八一年,一个月的工资仅仅三十几块钱,家里还有四口人无法享受平价物资,不穷才有鬼。

赵本山的小品里有段台词说家里还有家用电器——一支手电筒,搞得观众们哈哈大笑,但是黄瀚根本笑不出来。

那是因为儿时的家里穷得连手电筒这样的家用电器都没有。

电视机在此时离绝大多数小城市的老百姓还很遥远,但是收音机已经差不多普及了,这当然不包括黄道舟家。

直接的结果就是最爱的娱乐——听评书《岳飞传》都得到处蹭,经常挨白眼。

一边喝稀饭一边打量熟悉又陌生的家,心里不由得哀叹连连,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貌似有些夸张,用一贫如洗来比喻虽不中亦不远矣。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黄瀚背着书包上学堂,书包当然不可能是双肩包,而是张芳芬用碎布打了补丁的单肩挎包。

这里还得说明一下,这个书包应该是二手甚至于是三手货,是姐姐换了一个大一些的书包后,黄瀚成为了接班人。

黄瀚家坐落在这个县城的中心地段,距离就读的三水实验小学只有几百米而已,二零一九年,这个位置小区的房价曾经突破一万三每平方米。

学校相当于就在家门口,十一岁的黄瀚走路去上学仅仅需要五六分钟,当然用不着家长接送。

其实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是放养的,独生子女很少见,家里有四五个孩子的很常见。

孩子多,经济条件差,自然难得有几个孩子被宠得如同小皇帝那般,故而自理能力很强。

基本上没有哪个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因此即便此时校门口的路很窄,后世学校门口经常堵塞得水泄不通的现象根本不会出现。

黄瀚身上穿着不知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