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激荡1980> 第112章 进展顺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进展顺利(1 / 7)

新界九七租约即将届满的问题,其实从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困扰港英政府,汇丰作为港府的准央行,对此自然知之甚清。

所以沈弼在1977年出任汇丰银行大班之后,开始积极推动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他的设想是在美洲和欧洲建立战略据点,与汇丰的大本营亚洲一起形成“三角凳”平衡战略布局。

美国的海洋密兰银行正是沈弼“三角凳”战略的第一步,汇丰在获得51%控股权之后,将其更名为海丰银行,作为汇丰伸向美洲大陆的第一个触角。

但银行业关乎国计民生,美国又有1929年大萧条的阴影,政府对其的管制本身就颇为严格。更别说汇丰并购的是全美排名前十五的银行,所以沈弼的第一步迈得颇为艰难。

“我的朋友卡罗琳·肯尼迪女士,最近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发起了一项贫困社区振兴计划,这个项目将是民主党接下来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目前支持者包括了纽约市长埃德·科赫、纽约州长休·凯里、以及来自纽约的国会参议员丹尼尔·莫尼汉。

整个计划包括扶持社区就业、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海丰银行的经营网络主要立足于纽约州,核心业务以发放消费者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为主,十分契合肯尼迪家族这次力推的民生项目。”周阳笑着介绍道。

对于美国市场来说,汇丰和周阳一样都是没有跟脚的外来户。而想要在美国市场有所作为,就不可避免的会介入美国政治,毕竟政经从来都不分家。

而纽约州从七十年代开始已经是美国民主党的大本营,要是汇丰和民主党的关系密切,其之前的收购行动就不会那么艰难。

所以周阳递出来的这根胡萝卜,对沈弼和汇丰银行来说,肯定是有不小吸引力的。

“汇丰虽然取得了海丰银行的控股权,但并不会干涉海丰的独立运营。我本人对日落公园的社区振兴计划非常感兴趣,但海丰有一套自己的风控审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