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激荡1980> 第123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1 / 7)

纺织和服装是一个大产业,实际上就算没有周阳的介入,中国在四十年后依旧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地和出口地。

但是中国的纺织产业和其他许多领域一样,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在中高端领域基本没有话语权。

以至于后世当无数网友想要抵制外国烂品牌的时候,竟然发现没有国产替代品牌可以选择。

服装不比芯片,国外不会像限制光刻机一样,对生产制造设备进行限制,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企业培养和保护品牌的意识。

而这方面恰恰是国内企业最为缺失的,随着九十年代开始外资大举进军中国,大量国内品牌以合资的形式被外国竞争对手掌握,随后基本都被打压甚至雪藏。

快消品是其中的重灾区,比如北冰洋汽水厂与百事可乐合资之后,北冰洋汽水一度在市面上消失了十几年,同样被雪藏的还有大宝、小护士等闻名全国的化妆品牌子。

像汽水、化妆品至少从一开始就有品牌意识,相比之下服装产业更加难堪。在八十年代之前,国内主要还是以妈妈们自己买布料,亲手给家人手工制作衣服为主。

就算百货商店里有成衣出售,大家关注的也只是面料、款式、价格。你也许听说过牡丹牌收音机、大前门牌香烟,这些在七八十年代都是闻名全国的大牌子,但从没听说过xx牌的连衣裙。

品牌连锁服装店在全国大行其道,已经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了,早期唯一的例外可能只有飞跃和回力这两种橡胶鞋。

飞跃作为近后世老树开新花的国潮品牌,其实背后抓马的破事也一大堆。

比如你可能在外国的时尚杂志上,看到欧美明星脚上穿着一双,类似中国七八十年代老款的橡胶鞋。

你不必震惊,那就是红遍欧美时尚圈的飞跃鞋。不过这个“飞跃”从商标到品牌,都已经和中国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甚至连设计和生产都是在法国本土完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