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唐之暴君崛起> 第二百八十二章错失良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二章错失良机(1 / 5)

吴天来到前线后,勘查了上党郡的地形地貌后,心中苦笑无比。他上任时,并没有立即上任,而是秘密到了上党勘察地形,最终得出结论。赵国确实失去了所有的优势,尤其秦国囤积粮草在野王,至少还可以坚持半年,大秦今年的秋粮又是一个大丰收,八百里秦川之地的富庶,乃据诸国之首。

后世为何只骂赵括而不骂廉颇,背了两千年的骂名,的确委屈极了。而且赵括是为国捐躯,也算是死得其所。其实历史上对赵括的咒骂是非常不公平的,至少第一个承担长平之战的人非赵王莫属,其次才是赵括。后面的廉颇、赵胜、蔺相如都有过,既然决定要打,大兵进驻上党时,赵军就该立即发起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野王,轻骑兵是赵国最为犀利的兵种,也是赵军精锐中的精锐。赵军素来崇尚进攻,只是各种因素导致了战争失衡。赵王当时并未下定决心要拿下野王,与秦国彻底撕破脸皮,来个战略对决,谁胜谁就是未来的霸主,谁才有资格一统天下的资本。

赵王的优柔寡断,既想与秦国争夺天下,又担心失败,患得患失而错失良机。当时秦军的总指挥是白起,在赵军出兵上党后,赵军未曾率先对秦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在野王比较适合于轻骑兵作战,反而不利于秦国的重步兵和弓弩兵作战,白白浪费了一次大好的战争良机。

吴天心中不想评价廉颇,廉颇素来以稳健为主,恰恰他这样性的格导致了秦赵的持久之战。国力相较秦国而言,赵国就弱了。魏国、韩国、楚国都被秦国打怕了,有点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鸵鸟心态。也只有赵国敢于迎战,偏偏赵王并没有下定最后决心夺取秦国东进的河东和河内地区,反让秦国得了野王,而赵国只能防守于上党。

上党崇山峻岭,数百里的太行山,导致了赵国的骑兵无法发挥应有的机动能力,反而有利于秦国的重步兵作战。秦国的重步兵兵甲犀利,天下驰名,战略天平渐渐地向秦国偏移。

廉颇意识到失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