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唐之暴君崛起> 第八十七章王屋山事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七章王屋山事变(1 / 5)

司徒伯雷现在面临一次艰难的抉择,他隐居王屋山乃因当年兵败,大明国灭,虽然没有战死沙场,却也带着残兵退隐王屋山,一直坚持着抗清事业,直至吴天出世,大清帝国终于遇到毕生灭国劲敌。

当他听闻满清灭亡,两百多万鞑子人头摆放在京师成为京观,这是有史以来第二次有汉家儿郎敢明目张胆的杀胡。五胡乱华时期的武悼天王冉闵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备受历史谴责,未受史官和儒家之敬,相反把冉闵列为乱臣贼子。他明白武悼天王被历史黑了千年之久,也是新明建立后,忠烈祠中,第一个拯救于民族危难的英雄第一位便是冉闵,其功绩和保护民族存亡的事迹得以流传出去,就连北方说书人也在讲述冉闵当年的丰功伟绩。要不是遇到满清鞑子剃发易服令,多少人头落地,他也不会切身体会到冉闵当时的心境和看到民族生死存亡时的悲愤。

生在太平世界是不会思念这些曾经为民族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岳飞能名传千古,乃因岳飞不是帝王,他只是一个臣子,那忠君之思,备受历代王朝的推崇,没有哪个帝王不希望得到像岳飞这样的忠臣良将。

冉闵的失败在于冉闵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并未臣服晋国,这才是冉闵没有在历史上得到公正的评价。他比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更加不如,不是他不如武则天,乃因冉闵是个失败者,虽然挡住了五胡视汉人如两脚羊的命运,他那以暴制暴的血腥手段不得历代儒家和帝王的仁义思想所包容,他的悲剧,在他发出了屠胡令后就已意料了自己的结局。

不论冉闵当时屈身于胡人,又见汉民如羊,但凡有点血腥之人,没有人心中不愤恨的。虽然带着不少政治因素在里面,但不能抹杀他挽救民族于危难之功。从王朝更替而论,他是个乱臣贼子,从民族而论,他是个真正的民族英雄。

时受鞑虏屠戮而影响了民意,多少前明百姓不知汉之由来,也不知汉有个民族英雄冉闵。这些都是统治者为了统治而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