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穿越之大明帝国> 第361章 明朝海禁令的争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1章 明朝海禁令的争议(1 / 7)

但是,让他们唯一开心的是,那就是朝廷并没有强制他们留下,朝廷的意思是,只要他们种上几年,还清朝廷的东西,到时候土地就是他们自己的,到时候就可以卖掉土地返回自己的家乡。

然而,真正到了那个时候,谁又愿意卖掉自己手上的土地。

三十万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整整赶了将近一个月,才从河南到达河套地区,此时的河套地区还是平安的,因为这个地方的鞑靼人,几乎被明军给屠杀殆尽。

百姓们来到之后,这些被派驻到当地的官员,便赶紧给他们分发土地,在牧地和土地之间,很多汉人还是选择了土地。

这些人得到如此多的土地之后,不由得大喜过望,因为这么多土地,只有他们当地的士绅豪情才会拥有,至于他们,要不是来到了这里,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

三十万,对于整个漠南来说还是太少,但是对于朝廷来说,他们也希望可以更多的迁移百姓,但是迁移一个百姓的花费,都要十两银子以上,其中还不包括一些路上的投入,整体算下来,就是一笔巨款。

但是,让崇祯高兴地是,工部在巴彦淖尔以及整个河套地区寻的了大量的矿藏,其中铁矿就拥有几十处,可谓是资源丰富啊!

崇祯决定从这些矿藏上下手,让内地的富商去开采,到时候自己一手抓钱一手抓铁多好。

但是让崇祯无奈的是,那些个商人岂是这么容易骗的,一听说是河套地区,顿时高兴地表情拉了下去,一个个打起了退堂鼓。

要知道,明朝可不比自己那个时代,交通这么发达,先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就是运输成本这些富商都受不了。

而且,在他们眼里,巴彦淖尔不过是蛮夷之地,常年战乱,实在是不安全啊,他们这种人是非常惜命的,所以都不愿意去。

无奈崇祯只得搁浅这一部分计划,毕竟巴彦淖尔对于现在的人还是蛮夷之地,而且如果朝廷自己去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