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会议——论海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会议——论海权(4 / 7)

若是走陆路从玉门关出,则至少需要一年半到两年,这一路上,要经过瓦剌人、突厥人和新月人的地盘,还有数不尽的马匪,数不清的课税。”

谷竹

“相比较陆路和水路,海路无疑比陆路更加方便、便宜和安全。”

方便、安全、便宜,针路也就是海路的最大特点。

徐承宗将手中的题本交给了李宾言说道:“我在题本之中,对于海路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更加详细,还请李巡抚斧正,传阅。”

徐承宗的发言是极为精简的,他在题本中罗列了一大堆的论据,来佐证他的观点,比如在相同的人力下,海路的运力是陆路的十倍,比如海船的维护费用,远低于漕船维护和运输成本。

京杭大运河是大明的大动脉,可是依附在这条大动脉上吸血的蛀虫,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漕船沿路吸血的家伙,大幅的增加了水路的运输成本。

这份题本,是他接到了圣旨之后,亲自跑码头,四处询问打听,他带着人做的,的确有人代笔,但的确是他的成果。

他不想被陛下看做是无所是处的人,若是那样,魏国公府还能不能保得住,徐承宗自己都不确定。

李宾言翻阅了下手中的题本,不住的点头,他将题本交给了立侍左右的司务,让他们进行最快的活字印刷,让大家讨论。

李贤打开了自己的题本,他的题本之中也有关于海路重要性的论述,不过徐承宗做的已经很好了,他整理了一番开口说道:“港口,长江上的刘家港,松江府的新港,漳州的月港,广州的电白港,密州的胶州港,琉球的那霸港,倭国的难波港,都是贸易的集散地。”

“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可以补给的港口,就是大明在茫茫大海上的一点点的大明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贤关于海路的部分和徐承宗有冲突,但是他对大明海权的探索,也是具有前瞻性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