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七百五十二章 既要又要的道长困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五十二章 既要又要的道长困境(3 / 7)

法通过行政手段化解的问题,才会面呈陛下。

这份厚重的奏疏中,是大明银庄的一份清单,共计三百七十八人,在大明银庄的储蓄超过了三百零七十万两白银。

而大明银庄的总储蓄量不过三千七百万银币。

这份奏疏的内容决计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其比例,在大明银庄储蓄的商贾大约有四万人。

也就是说,根据大明银庄的储蓄,可以管中窥豹,仅在大明银庄的样本而言,大明1%的人掌握了大明超过10%的财富,2%的人掌控了大明超过58%的财富。

这才是于谦这份奏疏的沉重之处,因为大明银庄宝源局的纳储主要集中在商贾和遮奢户上,如果放眼整个大明,再加上掌控的优质生产资料也就是优质资产而言,贫富差距的比例会更加恐怖。

于谦面色沉重的说道:“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而且很可能,日后,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指望富者的良心,显而易见,是靠不住的。”

修文远以来之道,是孔夫子基于不患寡而患不均得到的一个政治思想,均并非单纯指均分,而是各得其分,安谓曰上下而安。

来都来了,这个俗语,也是基于如此逻辑。

即便是已经腐朽的儒学士,臭老九,也知道分配不均的结果是天下不安。

朱祁钰沉默了许久了片刻说道:“我们暂且把劳保局撑下去,让农夫、工匠劳有所得,才是眼下该做的事儿,至于其他的,朕也只能寄希望于大同世界了。”

“一个生产力极高的世界里,物质资源高度充沛,那就没必要分配了。”

朱祁钰第一次对于谦描述了他想象的大同世界,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道之世相同,文化昌盛人人有德,人人敬老爱幼,物质资源丰富到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