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1635汉风再起> 第七十章 教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章 教化(2 / 5)

干,布匹,一杯葡萄酒,一块蔗糖,等等不一而足。

“好吧,我的儿子,帮帮你的父亲。那些汉字,太难学了,我始终无法准确认出那些字。”弗兰克·伊恩摇摇头,向自己的孩子,发出了求助。

“放心吧,父亲!”莱尼?伊恩微笑着说道:“你还没找到学习的规律,其实,很容易的。”后面一句话,却是纯粹的汉语说出来的。

之所以在工匠里强行推进识字运动,是因为齐天想让所有的工匠通过不断地扫盲活动,提升他们的识字率。

会读会写的工匠,不仅可以将自己的所熟知的工艺记录下来,传承下来,而且还可以通过读写,从其他工艺或者技术当中,得到一些启发。因为,在很多工业环节中,许多工艺流程或者工业技术,是互相链接,互相促进,甚至是互相补充的。

有时候,齐天就特别希望,曹雄去大明的时候,能绑来一些明末时期的科学大牛。在后世很多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个时代的学者,几乎已经扣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徐光启,王徵,毕懋康等。

他们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发明实物,在同时期,一点都不比欧洲落后,甚至还有一些超前。

比如王徵有一项发明:火船自去。船只在水中自动航行,而且“火”为船只提供动力。虽然在记述中不太详细,但是如果用现在的物理学来解释的话,这或许应该就是采用了“蒸汽机”的原理,为船只提供了运行的动力。

到了这个时代,齐天就很想去证实一下。假如,这个社会,可以给那些无数伟大的学者或者历史上籍籍无名的工匠,提供一个和平的且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我们的科技,我们的发展,还会同样落后于时代吗?

“现在,我们要求在各种操作方面,不论是车间工坊,还是军事操典,甚至是农作物种植,都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在一间宽大的砖石建筑里,齐天正在给七十多个孩子上课。

“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