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臣> 第一百八十二章 实干兴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二章 实干兴邦(2 / 5)

帝太拉胯了,才不得不起兵讨伐。

这也和老朱很多关于元廷的说法暗合……再说直白点,是朱元璋向元廷旧官僚,向整个士人地主群体的妥协。

堂堂洪武大帝也妥协过吗?

废话,如果他不会妥协,哪里能坐上龙椅!

朱元璋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心中有刀子,妥协只是暂时的,等他有了机会,一定会杀回去,这才有了洪武朝的人头滚滚。

从登基之初,一直杀到驾崩……不管有多大压力,多少困难,朱元璋都把这条路走完了,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或许这就是朱元璋的魅力所在吧!

而经过张希孟的修改,立纲陈纪,变成了明明白白的均分田亩,也就是说,任何对兼并土地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都是大错特错的。按照这条标准,错的可不只是赵宋那么简单!

要知道所有世家地主,豪门大户,都在追逐土地,兼并田亩是他们的本能,靠着土地收租,坐享其成,当一个舒舒服服的食利者,是千百年来,人上人的共识。

而一旦提出了均分田亩,也就是说,整个缙绅地主集团对土地的兼并,都成了不公不义。等于挖了士人集团的祖坟。

刘伯温这么聪明,哪里想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干系。

可越是听懂了,他就越是惶恐,道理很简单,他可以拒绝朱元璋,当一个大元纯臣,这样一来,即便死了,也不至于身败名裂。

他的行为还是符合士人集团的纲常道德的,甚至会有人称赞他的气节,在士人集团内部,还是能获得认可的。

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这就够了,相反,被世人集团排斥,千夫所指,那样的下场才更凄惨,简直生不如死,祸及子孙……就像严阁老,成了头号奸臣,而徐阁老还是被很多人视作中兴名相,但是细究两个人的作为,貌似又是半斤八两……

所以说均分田亩这四个字,蕴含的杀伤力,简直无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