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臣> 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2 / 5)

,吓得不轻。

老朱竟然迁怒到了李善长的身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尤其是在刚刚登基这个关头,而且张希孟大概率认为,这次的事情,估计李善长是真的冤枉。

为什么张希孟会这么认为呢?

主要是这一次登基大典的采买,是户部挑头, 中书省那边跟兵部配合, 调拨军需粮草,准备用兵。

咱不排除李善长知道,但仅仅因此论罪,就太不把大明第一功臣放在眼睛里了。

“主公,抓人杀头,敲山震虎,以儆效尤不难。难的是对症下药,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臣以为这一次最大的问题就是户部开了空白的采买公文,准许下面官吏自行决定,而这個自行决定。里面的藏掖可就大了。”

朱元璋冷哼道:“岂止是大?简直是肆意妄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先生以为苛捐杂税,乱七八糟的赋役摊派,又是怎么来的?还不都是这样来的!咱小时候就见得多了,小吏害民,咱是一清二楚。咱就想不通了,这个李善长到底在干什么?怎么还允许下面的人,带着空白公文下去?咱办登基大典,是要万民归心,结果弄成了残民害民,离心离德,这种事情,杀了他也不为过!”

老朱暴怒,并非没有缘由……从元朝延续下来,官员要向上呈报税款账目,层层上报,数目没有问题,才能最终核准入库。

但如果有一点差错,轻者要打回重算,重者就要问罪。

可偏偏元朝地域辽阔,山川复杂,以运送粮草为例,路上的损耗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从县里起运,到了行省,一万石变八千石,等运到大都,八千变五千……全都损失在路上了,实际收到的数目,同起运时候的数额,肯定有个巨大的缺口。

这要如何是好?

聪明的官吏们就想出了一个绝佳的主意,那就是提前准备好几章盖了大印的空白公文,实际运到多少,就填写多少,也就避免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