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游戏竞技>乒乓人生> 第19章 入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入队(1 / 5)

乒乓球这项运动,发球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当年的遮挡式发球大行其道,到后来国际乒联更改规则,不允许无遮挡发球。

从当年抛球没有任何约束,到现在强行要求向上方垂直抛球,并且抛球高度不低于十六厘米。

从当年各种稀奇古怪的胶皮大行其道,到现在许多胶皮都被裁定为违规。

从当年各种胶水都能用,到现在正规比赛中不允许使用有机胶水。

可以说,为了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信息不透明”的情况,让比赛尽量公平化,国际乒联在这些年里做了无数的规则修正。

而发球问题,正是”信息不透明“问题的重灾区。

到了如今,所有的发球,在慢镜头下都一目了然,理论上说,只要对方观察得够仔细,绝不存在判断不了发球线路和旋转方向的问题。

所以王超的发球得分,其实跟发球难度毫无关系。

他的难点在技巧之外,在于“算计”。

举个例子。

同样的一个短下旋发球,如果对方预判到了,提前迎上来,就可以强行发力拧拉或是挑打,一板子直接打死都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对方误以为这是个底线长球,不提前迎上来,那他就唯有选择摆短,先稳一板子。

而如果他竟然判断这是个快速的偷长,那他会迅速后撤步,当他身形后撤,忽然发现这球竟然是短下旋,他却已经没办法将正在急速后退中的身形拉回来了。

他将直接吃发球,丢分。

——这就是发球的奥妙之所在。

其精髓,既在于“欺骗”,也在于“预判”。

发球的人,要想办法欺骗接球的人。

接球的人,要准确的预判对方的发球。

这是极高层面的心理博弈。

很多业余玩家都不知道,其实一场真正的高质量比赛打下来,双方选手首先感觉到的绝不是身体疲惫,而是心力交瘁。

他们真正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