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零五章 孔子论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五章 孔子论政(3 / 4)

问治国的道理,您说治国在于节省财力。

前阵子国君召您询问治国之道,您说治国在于了解臣子。

楚国的叶公造访我国时,向您询问治国的道理,您告诉他治国在于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前来依附。

现在您又赞赏子贱和阳昼的观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孔子本想回答,但他思索了一会儿,却突然笑着点名宰予:“予啊!你来为仲由回答这个问题吧。”

宰予突然被孔子叫到名字,吓得浑身一激灵。

子路问的不是您吗?

怎么这里面还有我的事?

可宰予转念一想,突然就明白了夫子这么做的意图。

于是他笑着应道:“夫子说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治理国家,哪里有什么不变的方法呢?只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妥善的去处理就行了。

夫子之所以劝齐侯节省财用,是因为齐侯生活奢靡,他在国内兴建楼台水榭,修筑园林宫殿,沉迷声乐。

甚至可以征收百姓三分之二的收入,供自己享乐。所以,夫子才规劝他,说为政的根本在于节财。

而楚国国土广袤而民众稀少,但他们又频发的发动战争,不断地向外征讨,民众不堪其扰,无法安心在此居住,所以夫子劝诫叶公当政后,应当让近处的人高兴,让远方的人来依附。

而我们鲁国,呃……国内形势比较复杂,群臣中奸佞横行。

在内,他们相互勾结愚弄国君。在外,他们排斥诸侯宾客,遮盖国君明察的目光,掩盖国君耳边的忠言,所以说为政在于了解大臣。

这三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所以应该因地制宜,灵活的采用不同施政策略,才能使得国家得到治理,让民众安居乐业。”

子路听完,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

孔子笑着说道:“我平时让你们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