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红楼首辅> 第三四一章 新婚燕尔归宁时 好为人师贾存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四一章 新婚燕尔归宁时 好为人师贾存周(3 / 4)

,分流经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

而如今的黄河水道是南宋建炎二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泛滥,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自那以后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

若说让黄河改道北向,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黄河故道地势太高,黄河水流非汛期其无法将泥沙带入大海。而且卫河两岸河堤根本无法承受黄河水流的冲击。在没有钢精混凝土的时代,紧靠现有技术,可能刚刚将河堤修起来,紧接着就会被大水冲垮。

三百多年过去了黄河依旧动不动神龙摆尾,说白了就是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越来越高,泥沙俱下,数条现有河道皆是无法承受水流与泥沙的冲击。

林枢的治河策略就是前世时最有效的植树造林和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法。

植树造林自不多说,束水冲沙法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潘季驯在《河议辩惑》中说:“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载八斗之沙,非极迅溜,必致停滞。”

“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有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有河底,止见其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于分也。”

此法在前世时,自明代开始就是历朝治理黄河的主要策略,包括前世天朝也是采用的束水冲沙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成功的范例在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