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三七三章 科学院(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七三章 科学院(下)(4 / 6)

皇帝说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之类的,皇帝懂个屁。

和皇帝说这将促进纺织业的发展,皇帝既要担心与民争利,又要担心资本快速积累导致的土地兼并加剧。

和皇帝说什么进步、科学……皇帝又不是科学家,学几何学代数,都是玩票兴致的。

唯独和皇帝说“有助于稳固江山、有助于你们李家王朝镇压起义、有助于防范边疆警事不复宋明之悲”这样的内容,皇帝才会重视。

“不用纤夫不用水”的大运河,刘钰提过几次,但皇帝都当是玩笑,或者想象——就像刘钰说的,科学院说不定能让粮食亩产千斤,皇帝当时也是当玩笑,说真要能成可以封子爵了。而事实上只要弄上硝石矿、钾肥矿,不怎么需要良种也能达到七八百斤,有良种是要翻倍的,奈何皇帝的想象力根本不够,只能当成玩笑。

工匠从头到尾都没说蒸汽车的其余意义,也没提半个技术上的问题,而只是谈了谈刘钰说过无数遍的“重要意义”。

片面的、对皇室、对王朝、对李家江山的重要意义。

有些事,皇帝是当开玩笑的。

有些事,一旦给出了日期,哪怕二十年之久,那也证明就不是玩笑。

工匠说的那些东西,彻底让皇帝心驰了。

若从京城修一条这样的路,真的能十日之内抵达黑龙江畔,穿过松辽分水岭,这对大顺简直就是续命百年的大功。

京畿附近、河南山东的大量人口,就可以沿着铁路线迁移到东北地区,开垦土地,缓解中原的人地矛盾,制造大量的、可控制的、在运输线沿岸的自耕农。

若是一切如常,那可这得是续命百年的大功。

大量的可控制的自耕农,那是王朝的支柱;大量迁徙走的人口,缓解人地矛盾,可以保住京畿地区不乱。

除了这续命百年之外,西京到西域,那也意味着西北自此再无潜在的强敌:只要出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