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三八一章 试试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八一章 试试看(4 / 6)

将这份计划书交给皇帝,皇帝看了看,发现是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在马六甲、锡兰等地,一共操练大约5000名华人士兵,用以守卫和镇压,以及加强对周边小国的控制。

另一个版本,数量就大大提升了。

除了正常的守备部队外,还要再训练一支以南洋华人为兵员的野战部队,人数在5000人左右。

很显然,第二个版本是为了将来打印度用的。

这时候就要开口要钱,也是因为确实时间不多。打下锡兰,就要抓紧时间训练,若有机会,就可以随时干涉印度各地土邦王公之间的内斗,从而获得立足点。

钱倒多花不了多少,一个士兵一个月二两半银子养家,一年30两银子。南洋一共再增一万兵,军饷、火药、补给、军装,加在一起,除了第一年支出多一点外,日后每年也就是保证在80万两左右,折算上均摊下来的枪炮火药,一年100万两就是了。

换言之,只要南洋加印度,每年能让皇帝或者朝廷多收入100万两,就算是回本,闹个平;若是一年300万两,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了。

当然,这指的是皇帝看得见、摸得着的钱。至于商贸流动、人口迁徙、缓解人地矛盾这些潜在的利益,那都不算在内。

皇帝明白,刘钰这是在等他的表态。

是打印?还是不打?

因为要打的话,战机转瞬即逝,需要一个如同汉唐西域都督的人选,拥有见机行事、在边疆开战的权力。

不可能事事都请示朝廷。

计划中,将要驻扎在锡兰的这支野战兵团,就是为了随时介入印度局势的。

如果同意,那么,在选择南洋都督的时候,就要选一个激进一点的、支持打印政策的、在认同上和刘钰保持一致的人。

选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缩头王八,就算印度王公打出了脑浆子,请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