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四九九章 理性君主、政治动物(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九九章 理性君主、政治动物(中)(4 / 6)

里的科举或者武德宫或者勋贵出身的人,有才能的给出的答案肯定是一致的:要改。

答案是一致的。

但是,出发点,或者说“为什么要改”的理由,却完全是不一样的。

这就和刘钰认为的“汉明得国之正”,与大顺或者大明官方意识里的“汉明得国之正”,结论是一致的,理由却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基本类似。

一个是底层的反抗是得国之正;另一个是没当过蒙元一天的官没拿过蒙元皇帝的俸禄是得国之正。

答案一致。

思路可谓千差万别。

于西爪哇土改问题,也是如此。

科举或者武德宫出身的人,回答的理由,基本上可以分为几类。

仁政,这是口号。

实则,分田于小农,此抑兼并政策之延续。

抑制豪强。

方便流官。

革除当地的“土司”势力。

编户齐民,便于统治。

瓦解当地“土司”和“豪强”的势力,使得朝廷可以对西爪哇进行控制。

而此时跪在皇帝面前的这些人,给出的理由,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他们认为,西爪哇要土改的理由,这些人几乎都差不多,而且前面的却截然不同。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土改之后,使得西爪哇的农民耕种土地,使得他们的收益归于自己,提升劳作的积极性。而他们种植水稻、棉花、咖啡、靛草等,又正是大顺所必须的。

大顺的铁器、布匹、木器、农具等,可以换取他们种植的稻米、棉花、咖啡、靛草。

相当于,以极低的价格,收走了西爪哇农民的收获。

咖啡等,可以卖到欧洲换金银货币。

稻米,可以稳定江南的米价;棉花,可以让江南纺织成布,再换取更多的南洋棉花靛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