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六七七章 决胜千里之外(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七七章 决胜千里之外(四)(4 / 6)

的官盐,实际上也都沿着运河走私到别处了。

因为这边的官盐价格比淮南盐低。

长芦晒盐法居多,淮南是煮盐法,一个靠太阳一个靠烧火,而烧柴也是成本的,且成本极高,柴禾不是不花钱的。

朝廷的反应向来都是迟钝的。

问个朝廷官员,说军改和长芦盐有什么关系,他们肯定不知道。

而且长芦官盐大量走私,使得名义上的盐税并没有降的太厉害。

朝廷知道漕运肯定是携带私盐的。

但是,具体携带了多少,心里是没数的。

这种特殊性之下,也就可想而知,这些晒盐的民众,会对废弃运河有多大的恨意了。

虽然说,朝廷似乎可以无辜地说,造成煮盐百姓贫困的,是无良盐商,压价放贷。

但问题在于,这些盐商又是谁导致的呢?

前一阵子朝廷又到处抓无为教的人,晒盐的百姓可能不知道运河政策导致的影响,但他们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呢?

是之前来这里收盐、给他们活路的人,被朝廷抓了。

至于他们是教徒?是私盐贩子?是帮派成员?

对那些百姓来说,都与他们无关。

和他们有关的就是这些人是他们的衣食父母,然后他们被残暴的朝廷都抓走了、处决了。

虽然刘钰对盐政改革的方向,是化枭为私。

但这些携带私盐的帮派,不是他划定的圈里的“枭”,因为他们也是二道贩子,并不负责销售。

而刘钰盐改可以转正的“枭”,不是二道贩子,而是有市场、有销路的那群人。

这就好比荷兰东印度公司,如果只是个二道贩子,只怕现在坟头草都三尺了。然而其既自带市场和销路,以及走私途径,那就瞬间复活,成了最完美的合作伙伴。

这些运河走私的私盐贩子,是没有被化枭转正的资格的,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