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六八七章 烟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八七章 烟幕(4 / 5)

望颇高、还捏着钱袋子,这肯定是不行的。太子镇不住的。

至于现在不派太子那边的人去淮河,因为刘钰要干脏事。

这些脏事,哪怕是太子,最好都不要知道,这样的重臣的黑材料,太子是绝对不能抓到手里的。

刘钰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谢恩之后,又说了一些关于川南工商业改革的事,皇帝又询问了一番关于山西盐与长芦盐争夺河南该怎么处理的事,刘钰便告退了。

…………

自京城返回淮北不久,朝堂里就传出来了惊天消息。

皇帝在朝会上,对盐政改革的争论,发表了意见。

“勿复再议”

不争论、不讨论、暂时照旧原样,所有关于盐政改革的奏章,全部不批。

得了消息的盐商,欢欣鼓舞。

他们并不知道刘钰这一次去京城,是要直接断他们的根,要扶植陕西资本集团,配合松江府资本集团把他们的血肉吃干净的。

反倒是觉得是自己这边的贿赂起了作用,或者说给皇帝的“要饭钱”给足了,刘钰这一次回京城就是给皇帝商量盐商们的条件的。

事实似乎也正朝这个走向发展,刘钰回到淮北后不久,就去了一趟扬州,请一众大盐商们吃了顿饭。

盐商们按照之前约定好的,“主动”报效了二百万两白银,用于朝廷修复淮河水利之用,且日后每年会报效一定数量的白银,用于缉私巡查的花红,将原本的潜规则变为明规则。

吃了这顿饭,替皇帝收了这笔钱,一切仿佛都恢复了原样。

刘钰滚回了他的“老巢”松江府,海商集团和盐商集团再度井水不犯河水了。

朝堂里,关于盐政改革的讨论,被皇帝明令勿再复议,之前惊天动地的盐政改革风声销声匿迹。

盐商们也根据刘钰当日的提点或者叫恐吓,没有鼓动他们的门客儒生,煽动关于反对盐改的舆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