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七一六章 心慈手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一六章 心慈手软(4 / 6)

“抄家的事,就先不急了。愿意跑的就跑、愿意藏的就藏,反正……田亩没长腿就行。”

“再者,专业人手不够,抄家也不方便。等回禀了圣上,派了足够的干吏人手,再办剩下的事。”

刘钰盘算了一下,土地收回之后,重新分配给百姓。如果只是重分的话,并没有什么用,自己心慈手软的暂时不抄家不抄浮财的举动,使得几年之内就会让这些家庭再度崛起。

但是,后续的配套手段一上,也就基本可以稍微控制一下。

一共俩配套手段。

纸币。

青苗贷。

朝廷做苏北土改区唯一的金融机构,通过青苗贷,控制即便再度出现小农破产失地等问题,土地也是流回朝廷手里。

而纸币发行的作用,则是利用土地私有制的制度,以及小农对土地的渴求,由苏北的农民做超发货币的蓄水池。

他们短时间内是不敢消费的,而肯定是会把粮食卖钱以存钱买地的。

地又通过青苗贷等手段,保证破产小农的土地是流回朝廷手里的。而朝廷是收纸币的。

所以,苏北这些小农,可以至少蓄百十万两的纸币,确保他们不会出现在市面上流通,而是积攒着准备过几年买地。

他们卖粮食、卖棉花、卖油料等换钱的举动,又反过来保证了纸币的币值。货币嘛,能买东西、能卖粮食、棉花、油料,铁器,土地等,这在苏北已经算是完全合格的货币了。

而为什么苏北敢发青苗贷了?不担心朝廷去收债影响朝廷形象了吗?

因为一来淮河修好、运河被废,洪泽湖水位降低,这里小农破产的速度降低了。

二来,朝廷放贷收款,当然也伴随暴力。但这就不是事了,因为张家破产地被青苗贷收回,李家不会兔死狐悲,而是兴高采烈把攒下来的钱拿出来准备从朝廷手里买张家的拍卖地。

青苗贷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