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七七一章 恶龙残影(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七一章 恶龙残影(十)(4 / 6)

影下,盐政改革,包括根本性的搞大盐场的方案,算是刘钰为数不多的、符合思想界主流理念的改革。

而至于说盐户和圈地的问题,以及现在扬州生员喊着“为了盐户利益”口号的现实问题,其实林敏感觉真的就像是在看笑话。

虽然没有刘钰说的那种,挥舞着人民的乞食袋屁股上却挂着封建纹章这个视角的可笑度,但他们自有笑点。

林敏就觉得这就是正宗的“言有似是而非仁义之实者”。

至于这些生员的请愿能不能有可能获得支持,反正是朝堂里其实不太可能获得利益群体之外的支持。

这个,用老马的那篇《委员会告同盟书》里的一段,其实就非常容易说清楚。

【他们(小资产者、小农、小市民的)……要求消除大资本对小资本的压迫,设立国家信用机构,颁布取缔高利贷的法令,这样他们和农民就可以不从资本家那里,而从国家那里以优惠条件得到贷款】

问题就出在这个贷款上。

按照这些生员搞出来的这一套设想,纯粹的官营官收、按照大明余盐制出现之前的全盘官价收走的模式搞,肯定是不行的。

这都不用想。管控大几万人口的小盐户,还要确保官收、确保没有走私、确保盐户主动把盐上缴或者强制上缴……无论哪个,难度都太大。

搞收购制,盐户有懒有勤、天有不测风云、人还有生病健康,肯定会有人撑不下去,无法支撑生产了。

又不让商人入场,那就得国家信用机构,来给这些盐户发放小额贷款吧?

利息不能高了,否则根本还不起。而且毛的抵押都没有,连草荡和灶坑,所有权都是朝廷的,盐户只有经营权。

对这样的人搞低息贷款,朝廷是有钱没处花了吗?

花高价,养一群产盐成本在淮北大盐场大约15倍的小盐户?

那干嘛,不用搞大盐场低成本赚来的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