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七八二章 破立之困(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八二章 破立之困(三)(4 / 6)

刘钰的伤害,几乎是零。

皇帝根本不在意,反而不过觉得这些人也就是怀才不遇、发发牢骚,大顺也确实该反思一下怎么解决生员太多、举人太少、官缺更少的录取比例太低的问题。

怀才不遇,自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很正常,无需在意他们的评价。

当然,这种评价本身,也是大顺的官方儒学“破而未立”的体现。

因为本身来说,当年孔子和孟子怎么评价管仲,就是后世南宋时候,永嘉学派和朱熹关于道统的争论。

陈亮评价汉武帝、唐太宗,并且认为他们传承了道统。

朱熹认为,他们没有传承道统,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利不是义、是邪不是正。

类比于过去。

就是孔子认为,管仲虽然这样、虽然那样,但是保护了诸夏免变夷狄、九合诸侯使得百姓免于战火,如其仁!如其仁!

而孟子认为,管仲的出发点是霸道,不是王道,所以管仲很一般。

其实就是一回事。

也难怪为什么叶适等人,包括儒家文化圈里的外国人,如太宰春台等,都觉得孟子是异端。

再往深里说。

这就是大顺立永嘉永康学派的功利派,与理学派关于“仁”的争论。

管仲认为的仁,是什么?

当然,《管子》肯定不是管仲写的,是稷下学宫那边搞得,很明显是掺杂了诸子百家的一些解读。

【彼欲利,我利之,人谓我仁】

拿这一次盐政改革的淮南废盐问题来说。

扬州儒生说的仁,源于“克己复礼为仁”,是要让盐户子承父业永远当盐户,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仁。

而刘钰是“因为盐户想要怎么样的利,我达到了盐户对生活的向往,所以我仁”。

往宋时永嘉学派和朱熹的争论来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