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八二零章 乡约村社(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二零章 乡约村社(五)(4 / 5)

年。

纵然此时和那时不同,资本充足,本身就是帝国主义而不是被帝国主义商品冲击,使得淮南圈地区的发展相当迅速。

但这些都只是对大顺的新兴资产阶级有利的条件。

对这种乡约村社而言,这些有利的条件没意义,可前期建设投入的钱还是要花,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

其实赵立本的二弟所发的这些牢骚不满,总结起来就是个很简单的事。

要么,不融入改革后的江苏体系。

要么,融入进去。

而选择融入,不是搞成桃花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就是个很简单的“原始积累”问题。

别的圈地区的资本,原始积累,是从海上、贸易、抢劫、走私、垄断盐吸五省血等来的。

他们没有这个条件。

又不肯简单的男耕女织最低限度地维持原始生活,还想着“富而后教”,让百姓富起来。

那这原始积累,初始资本,从哪出?

靠小农手里的五十亩地,就算年年风调雨顺,没有水旱蝗灾,多久能攒一台铁轮纺织机?

当然,这种事,是以整个村社的视角来看的。

而于个人来说,赵立本听完弟弟的诉苦,就不觉得是个问题。

因为,他从金矿暴动中跑了出来,带回了金子,洗白了身份。

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桶金。

并赶在了这个变革时代的当口,基本上完成了阶级跃升。

如何完成阶级跃升,前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施润泽滩阙遇友》故事里,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

“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这就是完成了阶级跃迁了。

但这个过程嘛,前面倒也说的明白:好人有好报,挖坑的时候,挖出来一包金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