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八四五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四五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4 / 6)

孟松麓身边问道:“兄弟,你和我是不是在哪见过?”

孟松麓笑道:“海州一别,已有数年。倒是之前在报纸上,闻过柱兄名字。知你一开始在阜宁,后往种植园做事,不想如今在这里见到。你亦是去檀香山的?”

孟铁柱一拍脑袋,笑道:“哦哦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你是那个均田的是吧?”

孟松麓略微有些尴尬,看来自己给孟铁柱留下的印象并不深,但自己对此人的印象可是挺深的。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当初明显是嘲讽的那个“复宗法制,让嫡子继承,交税让弟弟们移民海外开拓”的想法,孟松麓曾经在苦闷绝望中觉得貌似还真有可行之处。

印象中,这个孟铁柱挺爱嘲讽人的,这一次倒是没怎么嘲讽,而是提及去檀香山的事。

“兴国公说得好,我们是吏,你是官儿。我们得听你的。种田、垦殖、管理、造船、建筑、医生……我们都算是实学吏。”

“兴国公说要找个秀才带我们,原来竟是你。”

孟松麓听着“你是官、我们吏”这话,一时怔住。

按照他们学派的设想,分斋教育到京城的成均馆毕业后,都是要按照各自的专业,分配到各县担任县吏的。

眼下这三四十号人,看着不起眼,但怕是都是这些年新学教育里第三流人才的佼佼者呢,而且看年纪都不是毛头小子,估计都是这些年崭露头角的人物。

新学学生,第一流的去科学院;二流的进军队海军;三流的散落四方,当职员。

大顺的科举制度,有利地促进了大顺的海外开拓。

因为实学人才都是边缘人,做不得官,只能离开“天下”的范围,去天下之外,寻找机会。

都说人生烦恼识字始。

一群人要是压根不识字,懵懵懂懂也就过一辈子了。

可要是识字了,那就总得找点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