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终章 九三年(廿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终章 九三年(廿四)(4 / 12)

实边,和解民倒悬,是两件事。

实边……人,是会自己生孩子的。

就说此时的澳洲,以“实边”、“占领”为目的,20万人足以,二百年后,便是自己生,也生的出上千万人。

亦或者此时的北美,以“实边”、“占领”问目的,100万人足以,有皮毛商人和人参贩子在阿拉巴契亚山扛着和阻碍本国移民,百年的缓冲期,一样千万人口。

但,解民倒悬,和这个是两码事。

如果要达成“百亩之田、五口之家”的农民也能过好日子的愿景,意味着,大顺最好是迁民2亿5000万人。即便说算上东北、南洋、西域的分流,也得朝海外移民一个亿至少。

这,和“实边”、“占领”、“殖民为生存空间”什么的,根本并不是一个难度。

甚至说,是差了两个数量级的难度——前提是,你得把那些中西部地区的百姓,也看成是同胞、最起码看成是人。

商业,不生产商品,只是商品的搬运工。

商业,不会商出来粮食,更不可能商出来耕地。

货币,是一半等价物,而不是物品本身。

世界,是物质的。并且可以确定,这不是个五饼二鱼千人饱真实存在的世界。

的确,欧洲在1800年后开始加速,法国终于在1855年消灭了最后一次饥荒。

这,仅仅是技术进步的力量?

问题是,法国3亿亩耕地,1855年3000万人口。

山东现在已经3000万人口了,也不过9000万亩耕地。

换句话说,提前100年,1755年,山东省1000万人口,且没有黄河改道之灾,在无大规模灾荒的情况下,会出现大范围饥荒吗?

3000万人口,3亿亩耕地,不饥荒,是很值得称赞的事吗?

反过来说,他妈的整个欧洲最好的农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