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堡宗别闹> 第四百零八章 泰山封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八章 泰山封禅(2 / 4)

所以再说虚无缥缈一点,泰山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其实这都是强行附加上去的意义。

泰山封禅对于帝王而言,就一个目的:老子政绩干得漂亮,需要一个舞台,以告诉天下人,并让史书记载下来。

不过自宋真宗后,中原王朝已经不再举行泰山封禅。

景泰二十年的封禅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禅位。

二十年了,在大明太子的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下,咱们的景泰帝捞到了足够他青史留名的文治武功,该知足了。

其实自石亨动乱后,朱祁玉就有禅位的想法。

不过彼时太子年幼。

那时候朱祁玉禅位,就有点宋徽宗的意思——朕能力有限,搞不了这个国家了,把烂摊子交给太子去收拾吧。

结果太子一定能操作勐如虎,随着年长,各项举措一出来,大明立即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朱祁玉又看到了青史留名的希望。

于是又不想禅位了。

而关于此事,太子也没怨言。

费尽心思的给他老爹博来了足以媲美任何一位中兴君王的文治武功。

当然,朱祁玉也配得上。

这些年朱见济主持各项改革事情,关于民生政事的琐碎事情,全是朱祁玉一个人处理,肉眼可见的累得够呛。

所以对此,朱见济也觉得理所当然。

这两父子的关系,比之历史上任何一对天子和储君还要来得和谐。

太子投桃,天子报李。

随着大明一举平定女真,在女真境内建立东北承宣布政使司,朱祁玉作为当朝君王,他的文治武功虽然还不如永乐和太祖,但妥妥的中兴了。

超过了仁宣二帝。

嗯……

其实有点争议。

超过宣宗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否超过仁宗,严格来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