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堡宗别闹> 第四百一十五章 朱见济:老子准备掀桌子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五章 朱见济:老子准备掀桌子了!(2 / 4)

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宋朝王安石施行的方田,其主要内容为: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以东南西北四边长各1000步为1方(相当于当时的1万亩),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然后按照地势、土质等条件分成五等(次年又改成十等)编制地籍及各项簿册,并确定各等地的每亩税额。

实行方田虽可增加税源,减轻农民负担,但因清丈繁难,滋弊亦多,豪强地主又极力反对,所以只在少数地区实行,元丰八年基本废止。

而随着明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土地兼并也逐渐加剧,桂萼在嘉靖十年提出一条鞭法,之后由大勐人张居正于万历九年推广到全国。

主要做法就是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同时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清朝有两个土地改革,一个是改土归流,这是针对土司。

还有一个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发展。

但无论哪个土地改革的办法,都会和地主阶层有着直接的矛盾,而地主阶层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统治阶层,皇权不过是地主阶层的代言人而已。

朱见济作为代言人,想要掀翻这个桌子,就不得不考虑后果。

但土地改革也是必须的。

朱见济有两个选择,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都他都不想。

他的理想状态,土地应该像二十世纪那一场土改一样,改革之后,土地为农民所有,不得流转,如此便能耕者有其田。

但这样的话——阻力之大,不可想象。

因为这意味着,地主这个阶层会彻底消失,而这是根本利益,一旦推行,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