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三百五十二章 称“朕”之始,鬼胎暗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二章 称“朕”之始,鬼胎暗藏(2 / 8)

很可能和郝振林想的一样,就是随随便便谥了个「文」。

不过,也可能为了和魏文帝曹丕的谥号有所区别,就又在前面加了「孝」字。

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就明白,谥孝文帝的也有一个啊!

那就是珠玉在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一般来说。中原士人对北魏政权都不太认可。鸶

但唯独却都对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大兴礼乐之事津津乐道。

后人对这位鲜卑皇帝也都持认可态度。

正是因为想到到这,冯一博和一众礼部官员才都没开口。

毕竟与这位皇帝谥号相似,也不是什么坏事。

甚至可能会让人觉得,天泰帝也有兴礼乐之功。

而之所为说是相似,不是相同。

则是因为无论曹魏还是北魏,国号都是魏。鸶

而大魏的国号,其实是「大魏」这两个字。

所以其实不加孝也没问题,都只是在书面上不容易区分。

好在,礼部众人也不是吃干饭的。

回去的途中,他们就为景顺帝的想法找好了理由。

因为即使谥号一样,也可以从庙号上作出区别。

庙号这个按照规矩起就行,倒是不存在没什么争议。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还可以称太祖或高祖,皇二代称太宗则没什么疑问。鸶

所以,天泰帝继升级太上皇,又从太上皇升级为先皇之后。

他在灵位和史书上又再次升级,成为了:

大魏太宗孝文先皇帝。

总之不管景顺帝有没有尽心,这也都是

一个美谥了。

若干年后再提起孝文帝,除了「追悦淹中,游心稷下」的拓跋宏。

就又多了一个喜好诗礼的天泰帝。

对于景顺帝的表现,内阁诸公和李守中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