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第439章 国号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9章 国号之争(3 / 6)

理政务大臣。

宗泽、吴敏为次相。

郭志舜、黄岐善为副相。

至于枢密院,延续宋制。

兵权由几个机构分管,各部门权力分散,权力集中于皇帝。

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

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

「三衙」统率禁军;

兵部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

吏部负责武官铨选。

考虑到张浚、马扩、岳飞资历浅薄,入相会引起轩然大波,王霖便暂决定由三人入枢密院。

当然,岳飞只是挂名。

真正执掌枢密院日常事的还是张浚和马扩。

在今日讨论的国号事上,李纲吴敏郭志舜坚持以「齐」为国号。

其意在于取新君发迹之地在齐,也寓意新皇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造中华。

其余人,如黄岐善张浚马扩这些人,则坚持以「汉」为国号,其意在于,新皇素有光复汉唐荣耀的宏图壮志。

关于国号,实则历朝历代定国号自有遵循。

一是根据开国之君发迹的地方来定国号。

如秦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地,遂以秦为国号;后升为诸侯,仍以秦为国号;秦王嬴政灭六国称始皇帝,继续沿用秦为国号。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曾在宋州任节度使,因此建国后便称为「宋」。

二是根据开国之君所封爵名定国号。

如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故称王后便以「汉」为国号。曹操曾受封为魏王,曹丕承袭爵位后建国以「魏」为国号。

不一而同。

王霖赶来德清宫时,两帮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王霖一时也有些头大。

在他看来,叫什么国并不重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