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港岛旧事> 422 英/华金融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22 英/华金融战(2 / 5)

最辉煌的几年。

为此,“约翰.马登”做出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出售旗下的上市钢业公司,花钱购买更多的油轮,豪赌“中东战争”持续发酵,未想到,区区两年时间,石油危机,苏伊士运河重开接踵而至,会德丰海运业务量一落千丈。

最后“九龙仓集团”落入华人船王包钰刚手中,会德丰也开始挂牌求售,英资与华资为了拿下会德丰,互拼十年。80年代,会德丰还是落入船王包钰刚手中,成为第二家被华人拿下的四大洋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听过汇丰、渣打、没有听过会德丰的原因.不过现在会德丰的马登先生可是风头正盛,除了在银行业内缺少基础外,在其它行业的发展势头直追太古洋行。

太古、汇丰、渣打的人也对会德丰恭恭敬敬。

祁耀霖敬了雷恩一杯酒,沉稳的出声道:“华资银行近几年势头很猛,东方银行向亚洲布局扩张,恒生银行编制的恒生指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证劵公司采用。”

“另外,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借助地产行业的东风,储蓄资金都已经超过一亿港币。”

“目前,全港超过一亿港币储蓄金的华资银行已经超过八间,大大挤占了英资银行的生存空间。”

马登点头:“会德丰去年成立了德丰银行,注册资金达一千万港币,可面向市场业务开展的并不顺利。”

“市民们已经不再接受新的英资银行,转而对华资银行接受度很高。”

渣打大班查理德表示认可:“华资银行普遍效仿东方银行,采取免费开户的策略,不收取个人用户服务费,自然会赢得市民追捧,况且他们的储蓄利率更高。”

收取个人开户服务费是洋行的惯例,全世界范围内都实施,不可能因为港岛一个市场就改变策略。国外的用户要是知道,岂不是会取钱跑路?何况,这对于洋行是一笔丰厚的利润,每年都能收取上千万的服务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