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玄幻魔法>盘龙> 王立群读 第一讲,第二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王立群读 第一讲,第二讲(2 / 19)

只要求客观地、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记述人物的时候,往往带着作者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他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写项羽,《李将军列传》写李广,对这些人物的记述,《史记》可以说写的是悲歌慷慨,荡气回肠,非常令人感动。

《史记》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对人物的记述融入了很多文学的手法。比如说“鸿门宴”,“鸿门宴”一直被选为我们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达半个多世纪。“鸿门宴”简直就是一部小说。

第三,《史记》还起填补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人物史的空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史记》的话,我们中华民族很多伟人我们今天就不知道了。比如说《论语》的作者孔子,司马迁在《史记》中间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划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的第一部,也是最权威的一部人物传记。《史记》还融入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批判,这一点就更不简单。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司马迁在《史记》中间批判最尖锐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第二个是司马迁生活的当代皇帝汉武帝。一个史学家敢批判开国皇帝,敢批判自己的顶头上司,这是了不得的。没有胆量是不敢写的,司马迁既写了汉武帝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的他的事迹,同时也写了刘邦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写了他很多不良的记录。至于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史记》的实录精神,批判精神,这么一部伟大的史学着作,是谁来完成的呢,是司马迁。

司马迁的身世其实并没有特别之处,他是一个史官家庭,行过万里路,读过万卷书,双师从过当时的一些名师,这都是当时的一些普通的史官所具备的。那么是什么事件让司马迁完成了一个巨变,由一位普通的史官,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呢?是命运。

画外音: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