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265章:朝气蓬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5章:朝气蓬勃(1 / 5)

郑丽琬得到了秦风的手稿后,依照秦风的吩咐,通知了长乐公主,长乐公主这时才知道中华楼竟然是秦风的产业,在信件中,秦风不但表达了思念之意,也解释了隐瞒不说的原因:大唐官员不能从商,故而,隐瞒是无奈之举,本想早早告诉长乐,只是没有合适的良机。

长乐公主十分大气的一笑置之,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还劝郑丽琬不要放在心上,并表示自己身份特殊不便出面管理,让郑丽琬继续充当幕后掌柜。

长乐的宽宏大量让郑丽琬十分感动,越发敬重比自己小了几岁的长乐起来。

诗集的妙用,秦风已在信中做好了交待。两人知道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时间,于是,一商量,二女分头行事了起来。

长乐公主进宫,负责向李世民讨要最高明的雕刻师,以做雕版印刷之用。李世民看了秦风的手稿,那是爱不释手,迟迟没有归还于焦急的长乐公主。

此之以前,宫体诗盛行百余年!然而宫体诗题材狭窄,大都吟咏妇女闺情,风格也十分相似,以婉转绮靡为主,形式上追求声律,对偶,多雕琢精巧,所谓“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纵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迄于长亡。”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

到了唐朝宫体诗依旧盛行于世,但是,一些实干却十分不喜,其中魏征曾经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宫体诗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采。词尚轻险,多哀思,格外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把南朝宫体诗当做亡国之音,可见其对于南朝宫体诗的深恶痛绝。除此之外,房谋杜断、孔颖达、于志宁、虞世南、褚亮等十八学士对宫体诗也颇有微言,只不过时下的文人一直没有找到全新的方向,故而到了李世民登基之后,依然没有得到改变,直到秦风异军突起,那全新的诗风、诗骨,像一缕清风,像一道闪电,击碎了宫体诗一统天下的迷梦,秦风的一下子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