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官梯之【基层公务员】> 第383章 座谈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3章 座谈会(2 / 4)

委会再次恳请大家,请各位专家予以帮助解决!”

虽然有些记忆,但是王鸿涛还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多次实地查,得出以上详细的情况说明和存在的问题,把问题说的是明明白白、透透彻彻,在场的每位迎江人都心存敬佩,包括周希书记。

而这些院士、专家也感受到王鸿涛对问题剖析的深度,和对工作深入研究的程度,最起码能说明这是个务实的领导,很快就心生好感。

王鸿涛讲完后,甚至响起了一阵掌声!

刘院士笑着说:“小书记不错,看问题很准,一定是下了功夫的,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方向,把你的发言给我们每人一份,很有参考价值!但是,为什么迎江非得上山建城呢?”

王鸿涛继续说道:“有些上级领导质疑迎江的新城开发是不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迎江本地人也有这种说法,给了市委、市政府很大的压力。但是我想说的是,迎江35平方公里的城区已经容纳了60万人口,人口密度超过了京城、沪市,因为我们的地形更为狭长,最宽的地方仅有200米,只有两三条马路的宽度,迎江山大沟深,城市半径每增加一公里,只能增加建设用地700亩,而其它城市基本上都在1万亩以上。此外,我们的160余处革命旧址周边环境不断受到侵占和蚕食,保护旧址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难度和压力大,与迎江的地位和全国人民的期待极不相称,与发展旅游的要求有很大差距。预计迎江未来十年城区人口将突破百万,那么我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哪里?所以,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上山建城是唯一出路!还请各位专家泰斗们给予我们大力支持,解决我们存在的技术壁垒。”

周希书记补充道:“‘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是我们的总体发展理念,中疏就是把老城区的人口密度降下来,保护旧址、发展旅游业,将来我们还打算恢复旧迎江的部分原貌;外扩就是把老城现有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