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官梯之【基层公务员】> 第544章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4章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2 / 5)

行考察,最后确认为优质果,当天中午便和佳县政府签订了5000吨山楂订购意向书,用于中成药生产,此次合作将为佳县山楂迈出当地市场成功打开通路。

王鸿涛没想到第一个考察点就有如此大的收获,心情大好。

中午在佳县吃过午饭后,考察团直奔绥远县。

在绥远万亩黄芪种植基地,县委书记边强介绍:“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全市最大,种植规模程度最高,将近占到一半的份额,总数为21.5万亩,今年新增了黄芪种植基地4万亩。中药材种植区域不断扩大,12乡镇均有分布,作为新兴特色产业,中药材已经成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王鸿涛补充道:“银州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区和优生区,是国内少有的天然“野生药库”,已查明全市共有植物类中药材300多种。近年来,我们发展以黄芪、黄芩、柴胡、甘草、远志、款冬花等品种为主的药材20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8万亩,其中黄芪24.9万亩、黄芩10.5万亩、远志5.6万亩、柴胡5.1万亩。

形成了多个规模化集中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50-500亩规模的种植户432个,500亩以上种植户有27个,全市中药材种植从业人员接近10万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5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为我市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延长注入强大动力。

市场价格一直处于稳定上涨态势,以生长3-5年的黄芪为例,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加上种子收益,每亩纯收入1至1.25万元,收入稳定,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一般粮油作物。”

唐省长赞叹道:“鸿涛,你对银州的药材产业如数家珍,银州的药材行业想不发展都难呀!干工作就需要你这种态度,时刻把百姓所想、所需装在心里!”

王鸿涛笑着说:“省长过誉了,药材确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